这些现实主义肖像画,画里有画 Anna Di Mezza 是一个独一无二的艺术家。她将家里那些老照片中的人物转移到了冷峻的群山风景中,让他们站在新凿的晶石或月亮岩面前,好像将这些人忽地吹到了爱丽丝仙境中比例失调的世界。工作于澳大利牙蓝山,Anna还曾有绘制卡通和在悉尼迪士尼电视动画公司工作的经历,这都对她绘制这组有故事倾向又似乎不知所云的作品提供了许多便利。 Anna将她的作品定位为“现实主义肖像”,不过对于一个受到大卫·林奇和《阴阳魔界》影响的艺术家,这个评价可能有些含糊了。肖像的细节确实足够现实主义,其他的月球风景、晶体形象以及真空的感觉也同样可以体现现实主义风格,但她作品的最大特点还是呈现在银屏上刺骨蓝色画面里,真实与幻象两者的若即若离。 我们同Anna聊了有关她的作品,她的灵感以及她个人技法的更多可能。 The Plus: 你曾说大卫林奇对你的作品有一定影响,能再详细说一下吗? Anna Di Mezza: 对于大卫·林奇这位影人我一直都非常喜爱。看他的电影就像在一个平行宇宙之中,因此这也是我画作中经常出现的一个主题。我也很喜欢他的电影经常是一种开放结局,比如他的大部分电影很多设置其实都无法解释(不过这是我的想法),在斯坦利·库布里克的电影中也有一些同样的元素。 TP: 你使用了一些很有怀旧风的人物形象和宏大场景,它们的使用一种对“特殊”与“普遍”的独特混合,是什么让你创作了这样的作品? ADM: 我其实不确定我能不能解释清作品为什么最终是这样呈现的。我猜可能是因为我一向对上世纪的老照片很着迷,所以当把它们放到这些特殊的背景前,它们更有奇幻色彩也更具冲击力,更有一种超现实的扭曲感。 TP: 你的画作似乎包含了一种震撼的视觉效果,也有带故事性的嘲讽 ,在什么程度上你愿意将“故事”赋予在作品之中? ADM: 我其实是将其留给观众去完成整个故事。我觉得并不是什么都需要一个清晰的解释。我想通过这种方式观众可以更好的融入到艺术创作之中,因为他们不仅在看,还在思考。 TP: 你似乎特别喜欢冷色调,有什么原因么? ADM:很多我移植到创作的原版照片因为年代的缘故都是纯黑白的。所以比起原封不动的照搬,我更愿意对其做些细微的改动。而蓝色作为一种冷色调同时也强调了背景的冷峻,比如像皑皑的雪山还有深邃的外太空等等。 TP: 这幅“close encounters mash potato(与土豆泥的近距离接触)”和横幅的“wipe(擦拭)”看起来很像花屏了的效果,你能跟我们多介绍下这点吗? ADM: 我很喜欢花屏的效果。在画那幅时我也很开心,因为它将图像中的每种色彩都分割成了一个个单独的纯色。这使得我的画作有了一种半抽象的感觉。此外我也很喜欢的一点是,花屏能让我想到条形码,而条形码代表着数据,所以我也很好奇这一点能引申出些什么! TP: 你觉得在如今艺术创作多媒体化的趋势中绘画处于什么样的位置? ADM: 绘画和它过去一样还有着很重要的意义。就好像电影院一样,人们以为随着DVD甚至网上下载的观影方式出现时电影院就会消失了,可事实是你在家从电视机上观看永远无法取代在大剧场观看的感觉。使用现代的数字化科技去画画只是另一种艺术的表达方式而已,就我个人而言,我认为它不会取代传统的绘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