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ome摄影反自拍 巴西艺术家新面具出炉:《感官自拍》中国版 里约热内卢摄影师兼视觉艺术家Edu Monteiro拍摄《感官自拍》系列已经有些年头了。这个系列的奇特之处在于,每幅作品中,Edu都会用一种日常物品做成一副面具带在头上,而这些物品都有各自独特的触感或气味。The Plus潜入摄影师工作室,带你一瞥最新大片。注意:这批作品的灵感源自——中国。 “在中国,我被一个集市镇住了。他们卖的东西是用来熬制中药的:青蛙、蛇、蘑菇、风干狗肉……这些东西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感官体验,于是我创作了这组新作品。”Edu如是说。 Edu的自拍像似乎自带一种原始力量。一眼看去,观者受到的不仅是视觉冲击,更有一种潜在意象在脑中蠢蠢欲动。“自拍风潮忽然间席卷了社交网络,但其中缺失了内容。一幅幅自拍像显得苍白无力,”Edu断言,“我的作品就是要抨击这种愚蠢。自拍像中我从不露脸,以此暗喻消费主义的畸形产物,社交网络自拍就是其中之一。” 摘下面具的Edu与我们畅谈了一番: The Plus:是什么激发了你拍摄这个系列? Edu Monteiro:2009年拍摄的最初9张作品中,我用了我崇拜的艺术家常用的物品,比如16世纪意大利画家Giuseppe Arcimboldo常用的植物,还有当代英国艺术家Sarah Lucas喜欢的香烟……之后,我开始选择那些拥有独特感官和美学力量的物品。 TP:通过这个系列,你想传达什么观念? EM:我想表现当代人们戴的面具,以及这些面具的力量。哲学家米歇尔·福柯认为,面具是一种隐秘的语言,像密码,秘密又神圣,而这种特质又作用于人体,可以召唤神的力量,那种不问世俗的神圣力量,或是欲望的活力。面具将人体抽离我们所在的空间,投射到另一个空间。 Edu《感官自拍》系列早期作品: TP:你为什么对自拍像如此着迷? EM:我非常喜欢研究自拍像的历史,摄影出现之初,就有了自拍像。早在Daguerre宣布摄影技术发明前两个月,Hippolyte Bayard就拍了那张著名的自拍像。另一个原因是,我们身处网络社交时代,展现客体越来越需要图像技术的支持。 TP:你往头上堆过各种奇奇怪怪的东西,有没有什么是你不敢尝试的?(或者即将尝试?) EM:什么我都敢往头上放。目前我最想放大棉花糖! TP:你会继续拍摄这个系列吗? EM:我一直说不再拍了,但总有新鲜东西勾引我拿起相机,比如中国之行看到的那些。